267 连续试飞-《塔防战略》
第(3/3)页
按照每个总装厂配两百名工程师、二十名科学家、数百其它工种,加上发射控制中心也要近千人,这一个发射基地就有大几千常驻高端人才,如果把家属迁移到附近,直接能形成一个两万人的城市。
c国的屁民就奇怪了,两万人那不该叫小镇吗?
人西中洲自有区情在此,别说两万人,五千人都能叫城市。
由发射器相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组成的城市,因为有巨大的顶级人才比例,也会很自然的吸引到一批金融理财、保险业、奢侈品等服务业及人员入住。
而随各国载荷进入发射场的临时团队,或许也需要商业酒店。这部分人虽然不常住,但火箭载荷的特殊性决定,一个团队至少要在发射中心滞留一个月,长的可能半年都不止,发射中心满负荷时或许又是几千人。
能够预期只要基建配套能跟上,这样一个航天新城的税收或许都能顶一个三十至五十万人口的老城。
假设有一部分不涉密的零部件要改为就近生产,这个新城甚至能在短短的几年里变成一个超过十万常住人口的“中型”城市。
经济衰退,还要增加对抗怪兽的支出,这种环境下,谁不眼馋这样一定能成为增长点的动力源。
结果就是始终吵吵不出结果。
此时r国的火箭实体试射上了新闻,给了西中洲各国当头一棒。
西中洲和r国是几百年的老对头了,人家都发射了,咱们还在吵架。
不用官员们自己反省,大量本地媒体直接开喷。
舆论一上来效率就快了,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定好位置,还是之前f国和g国商量的点。说到底这两位才是西中洲出钱的老大,不然其中不少废物早都破产清算了。
到了施工招标,又出现问题。
因为跟着a国的步子,对c国进行了数十年的妖魔化,客观的说还是挺成功,所以西中洲的各地官方,很忌讳照顾c国的生意,招标得偏向自己人。
众所周知,c国借着巨大的工业体量很轻松的获得基建狂魔称号,因为规模效应,造东西又快又便宜,又由于基建在各学科中属于上限比较低的门类,质量也没有因此落下。
而用他们西中洲自己人,这种业务恐怕几年都难接到一单,各公司心照不宣的往死里黑,报价是c国建筑公司的四倍。
一方面西中洲人力确实比较贵,有殖民老爷们全世界搜刮财富后奢华生活留下来的散漫传统,工作效率也不行,综合起来得花几倍的人力成本才能完成等量工作。
另一方面,发射器本体里面最贵的超导体线圈,得设计之后从c国订购(消耗赠予配额),别人用c币报价和用eu币报价,给出的数字差不多,成本却翻着跟头上涨。
把这些东西一算,老板再想多赚点,就是这个价。
西中洲想要借着怪兽危机重新增强自身的实体产业,因此哪怕被恶心到,还是把工程交给了本地公司。
第(3/3)页